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黄慧 记者薛庆元)当前,套路扫码点餐、扫码省消关注公众号点餐等新兴的点餐线上点餐方式呈常态化趋势。在提高点餐效率、暗藏降低人工成本的江苏同时,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过度索取个人信息及信息泄露的保委保留风险。近日,呼吁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对南京部分餐馆进行了调查,人工发现扫码点餐暗藏获取个人信息的服务“套路”,消费者却很难对餐馆的套路行为说“不”。针对该情况,扫码省消江苏省消保委与省餐饮协会联合6月8日发出倡议,点餐进一步完善餐饮业“扫码点餐”信息化服务方式。暗藏
“请微信扫码点餐。江苏”6月7日,保委保留记者走进南京一家餐馆,服务员主动引导通过扫取餐桌桌角的二维码进行点餐,只有当记者问及是否可以人工点餐时,服务员才表示可以。扫码后记者发现,点餐要先关注该店的微信公众号才可进行,进入点餐页面后,提示要获取微信的个人信息,包括昵称、头像、地区及性别,在获取上述个人信息后,提示需要登录会员再操作。记者尝试不登录会员进行点餐,发现无法点餐,因为在登录会员时,会提示获取与微信相关联的手机号。简单的点餐行为,一步步变成获取个人信息的“套路”。
一位陪同母亲出门就餐的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现在去店里就餐都会让扫码点餐,如果店里不忙的话,会要求服务员来点餐。但是扫码点餐页面上没有退款的地方,如果要退款的话需要找服务员让前台操作退款,不然无法退款。”当问及是否会在意个人信息被搜集时,该女士表示,“扫码点餐的时候也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过度搜集,但是现在个人信息被搜集的太多了,都有点麻木了。”
“我今天中午就碰到一家餐馆,只能扫码点餐,不能进行人工点单,询问服务员可不可以人工点餐时,对方回复说只能扫码点,要求人工点餐就是不想扫码时被搜集个人信息,但是商家说只能扫码点时,作为消费者也没办法。”另一位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,家里老年人如果遇到只能扫码点餐的门店时,就会束手无策。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很多消费者都经历过扫码点餐被搜集个人信息的情况,甚至有消费者在店里就餐时被告知只能扫码点餐,而对于被搜集的信息作为何用、如何注销,很少有消费者知晓。
6月8日,针对扫码点餐中存在的多项问题,江苏省消保委与省餐饮协会联合发出《关于进一步完善餐饮业“扫码点餐”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》。江苏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扫码点餐”作为一种智能技术对餐饮业信息化服务发展,提高运营效率和信息传递准确性有着积极意义,但也有消费者反映担心餐饮企业“扫码点赞”的方式会带来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问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,同时也给老年人等用餐群体带来不便。
为进一步优化“扫码点餐”服务方式,更好地服务行业、服务社会、服务消费者,让老年群体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江苏省消保委联合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:
增强完善服务意识。餐饮企业应当积极为老年人、未成年人等消费群体使用“扫码点餐”予以协助,提供人工缴费及扫码缴费等多种服务方式,支持现金、电子支付等多种支出方式,以满足和提升各类消费群体的就餐需要和消费体验。
保留人工点餐模式。餐饮企业应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,保障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。除了智能点餐服务外,餐饮企业应当保留人工点餐服务,由消费者自行选择点餐方式。在“扫码点餐”的界面中明确显示菜品的图片、价格、简介等相关信息,供消费者参考。
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餐饮企业应增强法律意识,遵守法律法规规定,收集消费者信息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性原则,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;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,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时,不得向其发送广告等商业性信息。
责任编辑:24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黄柳波记者顾艳伟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小小一碗螺蛳粉正书写着从街头小吃到“国民美食”,再到走向世界的传奇故事。这背后,离不开广西市场监管部门的持续发力,他们以精准务实的举措,为柳州螺蛳粉 ...
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)为大力弘扬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良好风尚,充分发挥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的社会效用,4月27日,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以“践行节俭 助力公益 ...
央视网消息:各地春花争相开放,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出家门,在山野漫步踏青,在高处饱览春色。阳春三月,山花掩映的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巍峨壮观,粉白的野樱花在山间次第绽放,游客们或漫步栈道,或登上天门洞天梯,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赵佳记者朱海)4月27日,记者从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获悉,该局已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强化“五一”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,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节日期间,旅游消费需求集中释放,价格矛 ...
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)日前,福建泉州黄羚贸易有限公司按照《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》的要求,向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报告了召回计划,4月28日至7月28日期间,召回部分黄羚牌儿童凉鞋及黄羚牌儿童运动鞋 ...
作者:柳菁、郑炳林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、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)敦煌是古代中原与西域间的交通要冲,长期处于多民族共居的局面,形成了多语言、多信仰并存的文化生态, ...